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《兑命》曰“学学半”,其此之谓乎!
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《兑命》曰“学学半”,其此之谓乎!
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,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美。尽管有最好的方法,不学,就不知道它的好。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,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。知道不足,这样以后才能自我检查,对自己提出要求。知道困惑,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。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。《兑命》上说:“教是学的一半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。
虽有嘉肴(yáo)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(qiǎng)也。故曰:教(jiào)学相长(zhǎng)也。《兑(yuè)命》曰“学(xiào)学(xué)半”,其此之谓乎!
虽:即使。嘉肴:美味的菜。嘉,好、美。肴,用鱼、肉做的菜。旨:味美。至道:最好的道理。至,达到极点。是故:所以。困:困惑。自反:反省自己。自强:自我勉励。强:勉励。教学相长: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。教别人,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。《兑命》:《尚书》中的一篇。兑,通“说(yuè)”,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(yuè)。命, 《尚书》中的一种文章体裁,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。《尚书》,又称《书》《书经》,儒家经典之一。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。学学半:教人是学习的一半。第一个“学”是教的意思。
秦嘉,字士会,陇西人也。为郡上计。其妻徐淑,寝疾还家,不获面别。赠诗云尔。
人生譬朝露,居世多屯蹇。
忧艰常早至,欢会常苦晚。
念当奉时役,去尔日遥远。
遣车迎子还,空往复空返。
省书情凄怆,临食不能饭。
独坐空房中,谁与相劝勉?
长夜不能眠,伏枕独辗转。
忧来如循环,匪席不可卷。
皇灵无私亲,为善荷天禄。
伤我与尔身,少小罹茕独。
既得结大义,欢乐苦不足。
念当远离别,思念叙款曲。
河广无舟梁,道近隔丘陆。
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躅。
浮云起高山,悲风激深谷。
良马不回鞍,轻车不转毂。
针药可屡进,愁思难为数。
贞士笃终始,恩义不可属。
肃肃仆夫征,锵锵扬和铃。
清晨当引迈,束带待鸡鸣。
顾看空室中,仿佛想姿形。
一别怀万恨,起坐为不宁。
何用叙我心,遗思致款诚。
宝钗好耀首,明镜可鉴形。
芳香去垢秽,素琴有清声。
诗人感木瓜,乃欲答瑶琼。
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
虽知未足报,贵用叙我情。
人生譬朝露,居世多屯蹇。
人生有如清晨露水,居处世上动辄遭难。
忧艰常早至,欢会常苦晚。
忧患艰险时常降临,欢欣愉悦迟来姗姗。
念当奉时役,去尔日遥远。
顾念即将奉命出差,离开你啊日益遥远。
遣车迎子还,空往复空返。
派遣帷车迎你归来,空空而去空空而返。
省书情凄怆,临食不能饭。
见你书信倍感心伤,面对美食不能下咽。
独坐空房中,谁与相劝勉?
孤独一人静坐空房,谁能给我安慰宽勉?
长夜不能眠,伏枕独辗转。
漫漫长夜难以成眠,独自伏枕翻复辗转。
忧来如循环,匪席不可卷。
忧思无穷循环无尽,苇席可卷我愁难遣。
皇灵无私亲,为善荷天禄。
神灵秉公没有偏爱,行善之人承享天福。
伤我与尔身,少小罹茕独。
可叹你我命运不济,从小遭逢凄凉孤独。
既得结大义,欢乐苦不足。
虽然我俩结为夫妻,欢乐太少使人凄楚。
念当远离别,思念叙款曲。
想起将要长久离别,殷切眷恋倾诉心曲。
河广无舟梁,道近隔丘陆。
江河宽阔苦无舟桥,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。
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躅。
临当出发心怀惆怅,行进途中不时停驻。
浮云起高山,悲风激深谷。
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,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。
良马不回鞍,轻车不转毂。
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,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。
针药可屡进,愁思难为数。
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,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。
贞士笃终始,恩义不可属。
正士诚笃终始如一,情谊深长连续稳固。
肃肃仆夫征,锵锵扬和铃。
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,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。
清晨当引迈,束带待鸡鸣。
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,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。
顾看空室中,仿佛想姿形。
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,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。
一别怀万恨,起坐为不宁。
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,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。
何用叙我心,遗思致款诚。
将用什么来记叙我的心意,留下信物以表白款曲忠诚:
宝钗好耀首,明镜可鉴形。
饰玉宝钗可使容颜生辉,无尘明镜可以照鉴我心。
芳香去垢秽,素琴有清声。
纯净芳香能够洁身除秽,悦耳素琴能够奏鸣清音。
诗人感木瓜,乃欲答瑶琼。
诗人有感情人所赠木瓜,故想回报琼瑶美丽晶莹。
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
深切感念你待我情长意厚,惭愧啊回赠礼物价值太轻。
虽知未足报,贵用叙我情。
虽然知道不足以报答万一,可贵处在于寄达我一片真情。
参考资料:
1、 张超.经典情诗赏析.北京市:线装书局,2007年:152-155页2、 木斋.中国文学宝库 先秦两汉诗精华.南宁市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:771-773页人生譬朝露,居世多屯蹇(jiǎn)。
居世:处世生活。屯蹇:《周易》上的两个卦名,都是表示艰难不顺利的意思,所以通常用此语来表示艰难阻滞。
忧艰常早至,欢会常苦晚。
苦晚:苦于来得太晚。
念当奉时役(yì),去尔日遥远。
奉时役:即指被派遣以上计吏入京致事,报告当年人口土地财政刑狱等情况。时:通“是”,就是此。去:离开。尔:你,指徐淑。日:一天一天地。
遣车迎子还,空往复空返。
子:您,指秦嘉的妻子徐淑。
省书情凄怆(chuàng),临食不能饭。
省书:秦嘉派遣车子去接妻子时,曾给徐淑写了一封信,即《与妻徐淑书》。妻子不能回来,也给秦嘉写了一封回信,即《答夫秦嘉书》。省:察看,阅看。书:即指徐淑的《答夫秦嘉书》。凄怆:伤感,悲痛。饭:这里作动词,即吃饭。
独坐空房中,谁与相劝勉?
劝勉:劝解,勉励。
长夜不能眠,伏枕独辗(niǎn)转。
辗转:屡次翻身,不能入睡。
忧来如循环,匪席不可卷。
循环:周而复始,比喻愁思无穷无尽。匪席不可卷:是说席子可以卷起来,但心的忧思不是席子,是无法卷起来的。这是形容自己的忧思不可解脱。
皇灵无私亲,为善荷天禄。
皇灵:神灵。荷:担负,承受。荷天禄:享受天赐之福。
伤我与尔身,少小罹(lí)茕(qióng)独。
少小:指年轻。罹:遭遇。茕独:孤独。茕:孤单,孤独。
既得结大义,欢乐苦不足。
结大义:指结为婚姻。
念当远离别,思念叙款曲。
念:疑为“今”字之讹。离别:指离家乡赴京师。款曲:衷肠话,知心话。
河广无舟梁,道近隔丘陆。
道近:是说自己和徐淑所在之地相距道路很近。虽然很近但不能相见,所以说“隔丘陆”。丘:指丘陵;陆:指高平之地。
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(zhí)躅(zhú)。
临路:指起程。惆怅: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。中驾:指车在途中。踯躅:徘徊不进的样子。
浮云起高山,悲风激深谷。
良马不回鞍,轻车不转毂(gǔ)。
毂:车轮中心的圆木,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,中有圆孔,用以插轴。车行则毂转。
针药可屡进,愁思难为数。
针药:针刺和药物。数:屡次,频繁。
贞士笃终始,恩义不可属。
贞士:指言行一致,守志不移的人。笃:敦厚,忠实。恩义:即情谊。不可属:疑为“可不属”。属,同“续”。
肃肃仆夫征,锵(qiāng)锵扬和铃。
肃肃:速度很快的样子。仆夫:赶车的人。征:行。锵锵:铃声。和铃:古代系在车前横木上的铃叫和铃。
清晨当引迈,束带待鸡鸣。
迈:远行,前进。引迈:启程。
顾看空室中,仿佛想姿形。
顾看:回望。仿佛:模糊,看不分明。姿:容貌,姿态。形:形象,形体。
一别怀万恨,起坐为不宁。
何用叙我心,遗思致款诚。
遗思:指写信。秦嘉临出发前,又给妻子徐淑写了一封信,题为《重报妻书》。
宝钗好耀首,明镜可鉴形。
芳香去垢秽,素琴有清声。
素琴:没有装饰的琴。
诗人感木瓜,乃欲答瑶(yáo)琼(qióng)。
瑶琼:美玉。诗人:指《木瓜》的作者。
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
往物:送去的东西。
虽知未足报,贵用叙我情。
用:以。这两句是说,虽知我这点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对我的深思,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。
参考资料:
1、 张超.经典情诗赏析.北京市:线装书局,2007年:152-155页2、 木斋.中国文学宝库 先秦两汉诗精华.南宁市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:771-773页秦嘉,字士会,陇西人也。为郡上计。其妻徐淑,寝疾还家,不获面别。赠诗云尔。
人生譬朝露,居世多屯蹇。
忧艰常早至,欢会常苦晚。
念当奉时役,去尔日遥远。
遣车迎子还,空往复空返。
省书情凄怆,临食不能饭。
独坐空房中,谁与相劝勉?
长夜不能眠,伏枕独辗转。
忧来如循环,匪席不可卷。
皇灵无私亲,为善荷天禄。
伤我与尔身,少小罹茕独。
既得结大义,欢乐苦不足。
念当远离别,思念叙款曲。
河广无舟梁,道近隔丘陆。
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躅。
浮云起高山,悲风激深谷。
良马不回鞍,轻车不转毂。
针药可屡进,愁思难为数。
贞士笃终始,恩义不可属。
肃肃仆夫征,锵锵扬和铃。
清晨当引迈,束带待鸡鸣。
顾看空室中,仿佛想姿形。
一别怀万恨,起坐为不宁。
何用叙我心,遗思致款诚。
宝钗好耀首,明镜可鉴形。
芳香去垢秽,素琴有清声。
诗人感木瓜,乃欲答瑶琼。
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
虽知未足报,贵用叙我情。
这三首诗,都是写秦嘉奉役离乡,想与妻子留别,但妻子因病不能回来相见。本来,奉役远别,已是令人感伤之事,又不能与爱妻留别,那更是悲上生悲,因此作诗三首以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惜别,苦苦思念之情。
第一首诗歌以议论开头,首先大发对人生的感慨:“人生譬朝露……欢会常苦晚。”诗本应该靠形象思维,此四句却为逻辑思维,这样写一般是容易破坏诗情的,然而这里不仅没有,反而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效果。究其原因,是议论中带着强烈的情感,字字浸血,深切感人,情感的氛围被这四句话造得浓浓的,呈现出直抒胸怀式的议论。而且四句话从大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,使全诗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诗人和妻子的不能面别之事,给全诗造成一种高格境界。诗歌由虚到实,由议论到叙事,紧接着就将自己未能和妻子面别的前后经过叙写出来。自己要“奉时役”,要和自己的妻子相距一天天遥远,遣车想让妻子回来面别,谁知妻子竟不能回来,看到妻子捎来的信,心情凄怆,“临食不能饭”,痴坐空室,长夜不眠。这段叙述不事假借,不用比兴,只是敷陈其事,但由于叙事中处处含情,字字有情韵,情深意浓。另外由于在叙事时能选取有特征的事物,如写车子的“空往复空还”,看信时的“情凄怆”,临食时的“不能饭”,空房中无人“劝勉”,直至心怀,潸然泪下,不抒情而情自溢于言外。
第二首起笔突兀,以向皇灵发问,一下子将情感推向高峰。人在悲伤的时候,常常要埋怨苍天和神灵。屈原放逐,作《天问》篇,一口气向苍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。蔡文姬在《胡笳十八拍》中,也呼喊“天不仁兮降离乱,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”,“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?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”,秦嘉在这首诗中开头就提出了同样的看法,他认为既然“皇灵无私亲,为善荷天禄”,那为什么“伤我与尔身,少小罹茕独”,为什么“既得结大义,欢乐苦不足”,作者忿忿不平的心情一下子达到高峰,给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。下面稍作收煞,用和缓的语气,如泣如诉,表达离别之情。或通过比喻:“河广无舟梁,道近隔丘陆。”表示这一去不管道路远近,中间都有种种阻拦,使他和妻子难得相见。或寓情于景:“浮云起高山,悲风激深谷。”感觉到当时高山像起了愁云一样,连深谷中也像发起一阵悲风,以此造成凄清的气氛。或寓情于物,说好马也不听使唤了,车在途中不肯前进。种种主观感受,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色彩。后四句直抒胸怀,又使情感激起一个高潮。“针药可屡进”,而连续不断的愁思是难以忍受的,然后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。从而使全诗的惜别之情得到与前面一致的表现,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。
第三首一开头就造足了起程的气氛。室外,车夫已经赶到,车铃声响起。并用叠字“肃肃”“锵锵”来形容赶车的速度,扬和铃的声音,有匆匆欲行之感。室内却是另一番情景:诗人束带整装,准备起程,再回过头看空房,只能在想像中依稀见到妻子的容貌和形体,在这奉役远行之时,不能与妻子面别,诗人起坐不宁,室内室外,情形不同,但都统一于“起程”,使起程的气氛造得浓浓的。诗人还用赠礼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意。宝钗、明镜、芳香、素琴都是秦嘉临行前留赠妻子的。秦嘉在《重报妻书》有云:“间得此镜,既明且好,形观文彩,世所希有,意甚爱之。故以相与,并致宝钗一双,价值千金,龙虎组履一绷,好香四种各一斤。素琴一张,常所自弹也。明镜可以鉴形,宝钗可以耀首,芳香可以馥身去秽,麝香可以辟恶气,素琴可以娱耳。”可见这四样东西之珍贵。由于珍贵,自然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心意。然而作者仍然感叹《诗经·木瓜》中应当拿更好的东西报答对方,自谦地认为:妻子过去赠给自己的东西很珍贵,很多,自己赠给妻子的东西仍然显得很少,很不值钱,因此不能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深恩,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。惟其珍贵却自谦,才更显出诗人的爱是无私的,是极其深厚的。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表现方式,又比《诗经·木瓜》篇更胜一筹,得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。
参考资料:
1、 杨辇宗,杨实诚.爱情诗注析.太原市:山西教育出版社,2004年:57-59页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
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
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
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
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
罗衣何飘飘,轻裾随风还。
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
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
借问女安居,乃在城南端。
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
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
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
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
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?
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
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
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,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。
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
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,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。
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
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,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。
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
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,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。
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
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,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。
罗衣何飘飘,轻裾随风还。
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,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。
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
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,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。
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
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,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。
借问女安居,乃在城南端。
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,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。
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
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,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。
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
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,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?
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
媒人干什么去了呢?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,订下婚约。
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
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,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。
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?
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,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?
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
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,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。
参考资料:
1、 吴小如等.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2年9月:第261-263页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(qí)路间。
妖:妖娆。闲:同“娴”,举止优雅。
柔条纷冉(rǎn)冉,落叶何翩翩。
冉冉:动貌。
攘(rǎng)袖见素手,皓(hào)腕约金环。
攘袖:捋起袖子。约:缠束。
头上金爵(jué)钗(chāi),腰佩翠琅(láng)玕(gān)。
金爵钗:雀形的金钗。“爵”,同“雀”。琅玕: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。
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
木难:碧色珠,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。
罗衣何飘飘,轻裾(jū)随风还。
还(音“旋”):转。
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
啸:蹙口出声,今指吹口哨。
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
借问女安居,乃在城南端。
城南端:城的正南门。
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
青楼:涂饰青漆的楼,指显贵之家,和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。重关:两道闭门的横木。
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
希令颜:慕其美貌。
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
玉帛:指珪璋和束帛,古代用来定婚行聘。
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
众人徒嗷(áo)嗷,安知彼所观?
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
中夜:半夜。
参考资料:
1、 吴小如等.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2年9月:第261-263页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
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
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
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
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
罗衣何飘飘,轻裾随风还。
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
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
借问女安居,乃在城南端。
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
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
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
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
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?
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
“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”这是交代人物、地点。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,她的容貌艳丽,性格娴静。地点是“歧路间”,即岔路口,她在采桑。“歧路间”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,这就为下文“行徒”、“休者”的倾倒预作铺垫。“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”紧接“采桑”,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,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。这里明是写桑树,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。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。
“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明珠交玉休,珊瑚间木难。罗衣何飘飖,轻裾随风还。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”主要写美人的服饰,也写到神情。“攘袖”二句,上承“柔条”二句,美女采桑必然挽袖。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。为了采桑,素手必须高举,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。用词精当,次第井然。因为是采桑,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,然后写到头和腰,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,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。身上佩着明珠,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。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,多为静态的描写。“罗衣”二句,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,衣襟随风飘动,是动态的描写。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,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。形象十分鲜明。“顾盼”二句,以精妙的字句,勾勒美女神情。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,长啸时呼出的气息,芬芳如幽兰。使人感到如见其人,如闻其声,能不为之倾倒吗?所以,“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”。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,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,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。应该指出,曹植的这段描写,显然受了汉乐府《陌上桑》的影响。《陌上桑》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:“罗敷喜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须。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绡头。耕者忘其犁,锄者忘其锄,来归相怨怨,但坐观罗敷。”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,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,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(“笼系”“笼钩”)和穿戴的服饰(“倭堕髻”“明月珠”“下裙”“上襦”)之美及“行者”“少年”“耕者”“锄者”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,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。这些描写与《美女篇》的描写对比起来,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,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,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。
“借问女安居?乃在城南端。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”交代美女的住处,点明她的高贵门第。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。“青楼”“高门”“重关”,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,而是大家闺秀。“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”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,谁不爱慕她的美貌呢?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,可与前半首合观;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,引起下文。这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,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。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,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。
“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。”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?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,订下婚约呢?诗人对媒人的责怪,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。媒人不来行聘,这是客观上的原因。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,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。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。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,但难于实现。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,可而吵吵嚷嚷,议论纷纷,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。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。“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”美女正当青春盛年,而独居闺中,忧愁怨恨,深夜不眠,发出长长的叹息。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。
这首诗通篇用比,比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,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多用之。《美女篇》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,以美女不嫁,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。含蓄委婉,意味深长。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。
参考资料:
1、 吴小如等.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2年9月:第261-263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
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;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
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。现在天下分为三国,我们蜀汉国力薄弱,处境艰难,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。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,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,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,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。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,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,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,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,援引不恰当的譬喻,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,赏罚褒贬,不应该有所不同。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,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,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,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,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,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,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,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。我认为宫中之事,无论大小,都拿来问问他们,然后施行,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,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。
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将军向宠,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,通晓军事,从前任用的时候,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,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。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,都拿来跟他商讨,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,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。
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亲近贤臣,疏远小人,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;亲近小人,疏远贤臣,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。先帝在世的时候,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,没有一次不对桓、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、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,希望陛下亲近他们,信任他们,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我本来是平民百姓,在南阳务农亲耕,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,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。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、见识短浅,而委屈自己,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。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,由此使我感动奋发,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。后来遇到兵败,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,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,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。
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;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,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。接受遗命以来,我早晚忧愁叹息,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,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,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,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。现在南方已经平定,兵员装备已经充足,应当激励、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,平定中原,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,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,恢复汉朝的基业,回到旧日的国都。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,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。至于处理事务,斟酌情理,有所兴革,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,那就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责任了。
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
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,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,如果没有成功,就惩治我的罪过,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。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,就责罚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怠慢,来揭示他们的过失;陛下也应自行谋划,征求、询问治国的好道理,采纳正确的言论,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。我感激不尽。
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,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。
参考资料:
1、 李朝东.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[M].江苏:河海大学出版社,2011:202-208.2、 王守民.白话古文观止[M].西安:三秦出版社,1992(12):314-315.3、 余建忠.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[M].昆明:云南大学出版社,2011:410-416.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(cú)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(bì)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(xiè)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(fěi)薄,引喻失义,以塞(sè)忠谏(jiàn)之路也。
表: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。出:出征。师:军队。先帝:这里指刘备。创:开创,创立。业:统一中原的大业。而:表转折。中道:中途。崩殂:死。崩,古代称帝王、皇后之死。殂,死亡。益州疲弊:指蜀汉国力薄弱,处境艰难。益州,这里指蜀汉。疲弊,人力疲惫,民生凋敝,困苦穷乏。三分:天下分为三个国家(即魏、蜀、吴三国)。此:这。诚:确实,实在。之:结构助词,的。秋:时候。然:但是。侍:侍奉。卫:守卫。懈:懈怠,放松。于:在。忠:忠诚。内:朝廷上。外:朝廷外,指战场上。士:将士。忘身:奋不顾身。盖:连词。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,表示原因。追:追念。殊遇:特殊的对待,即优待、厚遇。欲:想要。报:报答。之:代词。于:向,对。诚:实在,确实。宜,应该。开张圣听:扩大圣明的听闻,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。开张:扩大。圣:圣明以:来。光:发扬光大。遗德:遗留的美德。恢弘:这里是动词,形作动,意思是发扬扩大。也作“恢宏”。恢:大。弘:大、宽。气:志气。妄自菲薄:过分看轻自己。妄:随便,胡乱,轻率。菲薄:微薄。引喻失义:说话不恰当。引喻:引用、比喻。这里是说话的意思。义:适宜,恰当。以:因而。塞;阻塞。忠:忠诚。谏:直言规劝,使改正错误。这里指进谏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(zhì)罚臧(zāng)否(pǐ)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俱:全,都。宫中:指皇宫中。府中:指朝廷中。体:整体。陟:提升,提拔。罚:惩罚。臧否:善恶,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。意思是“评论人物的好坏”。臧否:善恶。异同:这里偏重在异。作奸犯科:做奸邪事情,犯科条法令。作奸:为非作歹。科:科条,法令。及:和。为:做。付:交给。有司:职有专司,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。论:评定。刑:罚。以:来。昭:彰显,显扬。平:公平。明:严明。理:治。偏私:偏袒私情,不公正。内外异法: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。内外:指宫内和丞相府内。异法:刑赏之法不同。法:法制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(yōu)之、费祎(yī)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(wèi)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(bì)补阙(quē)漏,有所广益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:郭攸之、费祎是侍中,董允是侍郎。侍中、侍郎,都是官名。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:这些都是善良、诚实的人,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。良实:善良诚实,这里形容词做名词,指善良诚实的人。志:志向。虑:思想,心思。忠纯:忠诚纯正。简拔:选拔。简:挑选。拔:选拔。遗:给予。悉以咨之:都拿来问问他们。悉:副词,都,全。咨:询问,征求意见。之:指郭攸之等人。必能裨补阙漏: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。裨:弥补,补救。阙,通“缺”, 缺点。有所广益:得到更多的好处。广益:很多的益处。益:好处、益处。
将军向宠,性行(xíng)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(háng)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性行:性情品德。性行淑均:性情品德善良平正。淑:善。均:公平,平均。晓畅:谙熟,精通。试用:任用。能:能干,有才能。是以:因为这,因此。众:大家。举:推举。督:武职,向宠曾为中部督。营:军营、军队。行阵:指部队。和睦:团结和谐。优劣: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。得所:得到恰当的位置。
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(tuí)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(zhǎng)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先汉:西汉。兴隆:兴盛。后汉:东汉。倾颓:衰败。每:常常。桓、灵: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。他们都因信任宦官,加深了政治的腐败。叹息:感叹惋惜。痛恨:感到痛心遗憾。恨:遗憾,不满意。尚书、长史、参军:都是官名。尚书指陈震,长史指张裔,参军指蒋琬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:这些都是坚贞可靠,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。悉:全、都。贞:坚贞。良:善良可靠。死节:能够以死报国。死:为……而死。亲:亲近。信:信任。隆:兴盛。计日:计算着日子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(wěi)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(fù)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布衣:平民百姓。躬:亲自,自身。耕:耕种。躬耕:亲自耕种,实指隐居农村。南阳:东汉郡名。即今河南省南阳市。苟:苟且。全:保全。于:在。求:谋求。闻达:闻名显达。以:认为。卑鄙:身份低微,见识短浅。卑,身份低下。鄙,见识短浅。与今义不同。猥:辱,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。枉屈:委屈。顾:拜访,探望。咨:询问。由是:因此。感激:感动奋激。许:答应。驱驰:驱车追赶。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。后值倾覆:后来遇到兵败。值:遇到。倾覆:指兵败。尔来:那时以来。二十有一年: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。有:通“又”,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。
先帝知臣谨(jǐn)慎(shèn)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(sù)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;故五月渡泸(lú)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(shù)竭(jié)驽(nú)钝,攘(rǎng)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故:所以。寄:托付。以:把。临崩寄臣以大事:刘备在临死的时候,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,并且对刘禅说:“汝与丞相从事,事之如父。”临:将要。夙夜忧叹:早晚/整天担忧叹息。夙,清晨。忧,忧愁焦虑。夙夜:早晚。泸:水名,即金沙江。不毛:不长草。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。毛,庄稼,苗。兵:武器。甲:装备。奖率:激励率领,奖励统帅。奖,鼓励。庶:希望。竭:竭尽。驽钝:比喻才能平庸,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。驽 ,劣马,走不快的马,指才能低劣。钝,刀刃不锋利,指头脑不灵活,做事迟钝。攘除:排除,铲除。奸凶:奸邪凶恶之人,此指曹魏政权。还:回。于:到。旧都: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。所以:用来……的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: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,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。斟酌:考虑,权衡。损:除去。益:兴办,增加。损益:增减,兴革。斟酌损益:斟情酌理、有所兴办。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。(处理事务)斟酌情理,有所兴革。
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(jiù)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(zōu)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
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: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。托,委托,交给。效,效命的任务。不效则治臣之罪: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。效,取得成效。告:告慰,告祭。兴:发扬。德:道德。言:言论。兴德之言:发扬圣德的言论。慢:怠慢,疏忽,指不尽职。彰其咎:揭示他们的过失。彰:表明,显扬。咎:过失,罪。咨诹善道:询问(治国的)好道理。诹,询问。察纳:认识采纳。察:明察。雅言:正确的言论,正言,合理的意见。深追:深切追念。先帝遗诏:刘备给后主的遗诏。遗诏: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。
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当:在……时候。临:面对涕:眼泪。零:落下。不知所言: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。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。谦词。
参考资料:
1、 李朝东.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[M].江苏:河海大学出版社,2011:202-208.2、 王守民.白话古文观止[M].西安:三秦出版社,1992(12):314-315.3、 余建忠.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[M].昆明:云南大学出版社,2011:410-416.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
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;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
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《出师表》以恳切的言辞,针对当时的局势,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,开张圣听,赏罚严明,亲贤远佞,以完成“兴复汉室”的大业,表现了诸葛亮“北定中原”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。
三国鼎立形势形成后,中原的曹魏实力最强,蜀汉的实力最弱。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地区,有了政治斗争的立脚点。为了“北定中原”,“兴复汉室”,诸葛亮一方面率兵亲征中原;另一方面对内政提出积极建议,主张“开张圣听”、赏罚严明、谨慎用人。他的这些主张是针对当时蜀汉统治的时弊而发的。做为一个政治家,能够分析、认识社会现实,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治方法,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。由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,诸葛亮辅佐刘备、刘禅,并不完全是出于回报刘备“三顾”的恩遇,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“恢复汉室”的政治抱负。他忧心国事,鞠躬尽瘁的忠忱,正是他实现其政治抱负的表现。这是历史上的政治家诸葛亮的可贵之处。
诸葛亮的政治抱负是有着很大的阶级局限的。这首先表现在他的“兴复汉室”的政治理想上。东汉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,才激起广大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斗争,最后形成各地军阀称雄割据的斗争形势。诸葛亮不顾这种现实,强调“兴复汉室”,这正是他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。在诸葛亮看来,只要最高明统治者是个姓刘的,就可以天下太平,这是历史唯心主义。
文章共分两大部分。第一部分(先帝创业未半……可计日而可待也)包括五个自然段。文章分析了“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”的形势,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时弊,励精图治的建议。对形势的分析,是他提出建议的基础。虽然话不多,却很重要。接着提出了对内政的建议:第一项建议是“开张圣听”,作者指出,蜀汉的形势虽然“危急存亡”,但先帝所遗老臣中,“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”,只要能“开张圣听”,就可以发挥这些人的积极作用,巩固、发展蜀汉政权。第二项建议是赏罚严明,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”。第三项建议是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,因为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”;而“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”。这条建议,是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。
第二部分(臣本布衣……不知所言)包括四个自然段。文章叙述了作者二十年来以身许国的经过,表露出作者勤于国事,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;以使后主体念创业的艰难,从而发愤图强,振兴蜀汉天下。在叙述二十年的经历之后,作者又讲到刘备对他的嘱托和他自己受托的心情,表示了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,最后再次嘱咐后主要“自谋”、要“察纳雅言”,“深追先帝遗诏”,表现了作者临出征时,对后主的无限依恋。
由于此文是奏章,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,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,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。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,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,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。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,披肝沥胆相待,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。全文既晓之以理,又动之以情。具体地说,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,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。总的是以议论为主,融以叙事和抒情。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,析理透辟,真情充溢,感人至深。
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,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。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,先后十三次提及“先帝”,七次提到“陛下”。“报先帝”“忠陛下”思想贯穿全文,处处不忘先帝“遗德”“遗诏”,处处为后主着想,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“兴复汉室”的大业。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,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,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,也切合长辈的口吻。清朝丘维屏说“武侯在国,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,或难于进言,或言之不省,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,明白剀切中,百转千回,尽去《离骚》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。”屈原是在遭谗毁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《离骚》的,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。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,但《出师表》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,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。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,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,如“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”、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、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,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。此文有大量合成词,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,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,后来都用为成语,如“妄自菲薄”“引喻失义”“作奸犯科”“苟全性命”“斟酌损益”“感激涕零”“不知所云(言)”等。
参考资料:
1、 吴建国.诗神的回眸·中国古代卷[M].长沙: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,1998(11):155-156.2、 方春荣.出师一表真名世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赏析[J].秘书工作,2006(1):39-41.3、 袁行霈.历代名篇赏析集成(上).北京:中国文联出版公司,1988(12):362-365.4、 罗超.《出师表》赏析[J].云南档案,2015(10):22-23.5、 董树荣,傅建芬.前《出师表》赏析[J].领导之友,2014(4):59-60.6、 韩克亮.情理交融的传世佳作——《出师表》赏析[J].初中生辅导,2002(4):25-26.客难东方朔曰:“苏秦、张仪一当万乘之主,而身都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诗书百家之言,不可胜记,著于竹帛;唇腐齿落,服膺而不可释,好学乐道之效,明白甚矣;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辩智矣。然悉力尽忠,以事圣帝,旷日持久,积数十年,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意者尚有遗行邪?同胞之徒,无所容居,其故何也?”
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曰:“是故非子之所能备。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,岂可同哉?夫苏秦、张仪之时,周室大坏,诸侯不朝,力政争权,相擒以兵,并为十二国,未有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麋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:圣帝德流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;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,贤与不肖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;故绥之则安,动之则苦;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渊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;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?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说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;悉力慕之,困于衣食,或失门户。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敢望侍郎乎!传曰:‘天下无害,虽有圣人,无所施才;上下和同,虽有贤者,无所立功。’故曰:时异事异。
“虽然,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!《诗》曰:‘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’‘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’。苟能修身,何患不荣!太公体行仁义,七十有二,乃设用于文武,得信厥说。封于齐,七百岁而不绝。此士所以日夜孳孳,修学敏行,而不敢怠也。譬若鹡鸰,飞且鸣矣。传曰:‘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,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,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。’‘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;君子道其常,小人计其功。”诗云:‘礼义之不愆,何恤人之言?’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;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纩充耳,所以塞聪。明有所不见,聪有所不闻,举大德,赦小过,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。枉而直之,使自得之;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揆而度之,使自索之。盖圣人之教化如此,欲其自得之;自得之,则敏且广矣。
“今世之处士,时虽不用,块然无徒,廓然独居;上观许由,下察接舆;计同范蠡,忠合子胥;天下和平,与义相扶,寡偶少徒,固其宜也。子何疑于予哉?若大燕之用乐毅,秦之任李斯,郦食其之下齐,说行如流,曲从如环;所欲必得,功若丘山;海内定,国家安;是遇其时者也,子又何怪之邪?语曰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’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犹是观之,譬由鼱鼩之袭狗,孤豚之咋虎,至则靡耳,何功之有?今以下愚而非处士,虽欲勿困,固不得已,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,而终惑于大道也。”
客难东方朔曰:“苏秦、张仪一当万乘之主,而身都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诗书百家之言,不可胜记,著于竹帛;唇腐齿落,服膺而不可释,好学乐道之效,明白甚矣;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辩智矣。然悉力尽忠,以事圣帝,旷日持久,积数十年,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意者尚有遗行邪?同胞之徒,无所容居,其故何也?”
有人诘难东方朔道:“苏秦、张仪一旦遇上万乘之主,就能身居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,仰慕圣人之义,诵读《诗经》.《尚书》.诸子百家的典籍,不可胜数。甚至将它们写于竹帛上.以致唇腐齿落,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。好学乐道的效果,是很明显的了;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,可谓博闻强辩了。然而尽心竭力.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,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(按: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:“臣事项王,官不过郎中,位不过执戟),恐怕还是品德上有不足之处吧?连同胞兄弟都无处容身,这是何缘故呢?”
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曰:“是故非子之所能备。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,岂可同哉?夫苏秦、张仪之时,周室大坏,诸侯不朝,力政争权,相擒以兵,并为十二国,未有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麋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:圣帝德流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;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,贤与不肖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;故绥之则安,动之则苦;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渊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;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?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说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;悉力慕之,困于衣食,或失门户。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敢望侍郎乎!传曰:‘天下无害,虽有圣人,无所施才;上下和同,虽有贤者,无所立功。’故曰:时异事异。
东方朔喟然长叹,仰面回应道:“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。此一时,彼一时也,岂能一概而论呢?想那苏秦.张仪所处的时代,周室衰微,诸侯不朝,争权夺利,兵革相战,兼并为十二国,难分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。他们身处尊位,内充珍宝,外有粮仓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如今则不然:圣主德泽流布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。四海相连如同腰带,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痰盂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,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万物皆得其所。所以抚慰他就安宁,折腾他就痛苦。尊崇他可以为将领,贬斥他可以为俘虏。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,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。任用他可为老虎,不用他则为老鼠。虽然做臣子的想尽忠效力,但又怎知道进退得宜呢?天地之大,士民众多,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就像车轮的辐条齐聚车轴一样,多得不可胜数,被衣食所困,找不到晋身之阶。即使苏秦.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,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,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?所以说时异事异呀。
“虽然,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!《诗》曰:‘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’‘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’。苟能修身,何患不荣!太公体行仁义,七十有二,乃设用于文武,得信厥说。封于齐,七百岁而不绝。此士所以日夜孳孳,修学敏行,而不敢怠也。譬若鹡鸰,飞且鸣矣。传曰:‘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,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,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。’‘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;君子道其常,小人计其功。”诗云:‘礼义之不愆,何恤人之言?’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;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纩充耳,所以塞聪。明有所不见,聪有所不闻,举大德,赦小过,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。枉而直之,使自得之;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揆而度之,使自索之。盖圣人之教化如此,欲其自得之;自得之,则敏且广矣。
虽然如此,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?《诗经》上说:“室内鸣钟,声闻于外,鹤鸣于高地,声闻于天。如果真能修身,何患不荣耀!姜子牙践行仁义,七十二岁见用于文、武二王,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,受封于齐,七百年不绝于祀。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,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。就好像那鹡鸰鸟,边飞翔边鸣叫。《左传》中说: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,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。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。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。君子走正道,小人谋私利。《诗经》说:礼义上没有过失,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?所以说: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冠冕前有玉旒,是用来遮蔽视线,丝棉塞耳,是为了减弱听觉。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,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。扬大德,赦小过,不要对人求全责备。弯曲的再直起,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。宽舒进而柔和,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。揆情度理,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。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,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;得到后,则会聪敏而广大。
“今世之处士,时虽不用,块然无徒,廓然独居;上观许由,下察接舆;计同范蠡,忠合子胥;天下和平,与义相扶,寡偶少徒,固其宜也。子何疑于予哉?若大燕之用乐毅,秦之任李斯,郦食其之下齐,说行如流,曲从如环;所欲必得,功若丘山;海内定,国家安;是遇其时者也,子又何怪之邪?语曰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’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犹是观之,譬由鼱鼩之袭狗,孤豚之咋虎,至则靡耳,何功之有?今以下愚而非处士,虽欲勿困,固不得已,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,而终惑于大道也。”
当今之贤士,才高无友,寂然独居。上观许由,下视接舆,谋似范蠡,忠类子胥。天下太平之时,与义相符,寡合少友,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?至于燕用乐毅为将,秦任李斯为相,郦食其说降齐王,游说如流水,纳谏如转环,所欲必得,功如高山,海内稳定,国家安宁,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。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?俗话说,如果以管窥天,以瓢量海,以草撞钟,又怎么能通晓规律.考究原理.发出音响呢?由是观之,就像耗子袭击狗,小猪咬老虎,只会失败,能有什么功效呢?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,要想不受窘,那是不可能的。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。
参考资料:
1、 汉魏六朝诗文赋.程怡:广东人民出版社,2004年4月:429-4322、 汉魏六朝文选解.王耀明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9年4月:32-36 客难东方朔曰:“苏秦、张仪一当万乘之主,而身都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诗书百家之言,不可胜记,著于竹帛;唇腐齿落,服膺而不可释,好学乐道之效,明白甚矣;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辩智矣。然悉力尽忠,以事圣帝,旷日持久,积数十年,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意者尚有遗行邪?同胞之徒,无所容居,其故何也?”
苏秦、张仪:战国纵横家。苏秦主合纵,张仪主连横。执戟:指执戟侍从的官。
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曰:“是故非子之所能备。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,岂可同哉?夫苏秦、张仪之时,周室大坏,诸侯不朝,力政争权,相擒以兵,并为十二国,未有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麋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:圣帝德流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;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,贤与不肖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;故绥之则安,动之则苦;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渊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;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?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说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;悉力慕之,困于衣食,或失门户。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敢望侍郎乎!传曰:‘天下无害,虽有圣人,无所施才;上下和同,虽有贤者,无所立功。’故曰:时异事异。
“虽然,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!《诗》曰:‘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’‘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’。苟能修身,何患不荣!太公体行仁义,七十有二,乃设用于文武,得信厥说。封于齐,七百岁而不绝。此士所以日夜孳孳,修学敏行,而不敢怠也。譬若鹡鸰,飞且鸣矣。传曰:‘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,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,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。’‘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;君子道其常,小人计其功。”诗云:‘礼义之不愆,何恤人之言?’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;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纩充耳,所以塞聪。明有所不见,聪有所不闻,举大德,赦小过,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。枉而直之,使自得之;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揆而度之,使自索之。盖圣人之教化如此,欲其自得之;自得之,则敏且广矣。
黈(音偷上声)纩:黄色丝绵,悬于冕之两边。圣人:指孔子。前所引诸语皆孔子所云。见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。许由:尧时隐士。尧让天下,不受,隐于颖水之滨。
“今世之处士,时虽不用,块然无徒,廓然独居;上观许由,下察接舆;计同范蠡,忠合子胥;天下和平,与义相扶,寡偶少徒,固其宜也。子何疑于予哉?若大燕之用乐毅,秦之任李斯,郦食其之下齐,说行如流,曲从如环;所欲必得,功若丘山;海内定,国家安;是遇其时者也,子又何怪之邪?语曰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’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犹是观之,譬由鼱鼩之袭狗,孤豚之咋虎,至则靡耳,何功之有?今以下愚而非处士,虽欲勿困,固不得已,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,而终惑于大道也。”
接舆:孔子时隐士。曾狂歌讥孔子,称楚狂。范蠡:越王谋臣,助勾践灭吴后,退隐五湖子胥:伍子胥,吴王夫差忠臣,被杀。乐毅:燕昭王战将,曾破齐,称雄一时。李斯:秦始皇时为丞相。郦食其(音义几):汉高祖刘邦谋臣。曾说齐王田广归汉,下齐七十二城。鼱鼩(音精渠):地老鼠。难:诘问。泽:恩泽。都:居住。修:学习。智能:智慧和才能。覆盂:翻转过来放置的盂,不倾不摇。
参考资料:
1、 汉魏六朝诗文赋.程怡:广东人民出版社,2004年4月:429-4322、 汉魏六朝文选解.王耀明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9年4月:32-36客难东方朔曰:“苏秦、张仪一当万乘之秦,而身都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诗书百家之言,不可胜记,著于竹帛;唇腐齿落,服膺而不可释,好学乐道之效,明白甚矣;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辩智矣。然悉力尽忠,以事圣帝,旷日持久,积数十年,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意者尚有遗行邪?同胞之徒,无所容居,其故何也?”
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曰:“是故非子之所能备。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,岂可同哉?夫苏秦、张仪之时,周室大坏,诸侯不朝,力政争权,相擒以兵,并为十二国,未有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麋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:圣帝德流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;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,贤与不肖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;故绥之则安,动之则苦;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渊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;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?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说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;悉力慕之,困于衣食,或失门户。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敢望侍郎乎!传曰:‘天下无害,虽有圣人,无所施才;上下和同,虽有贤者,无所立功。’故曰:时异事异。
“虽然,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!《诗》曰:‘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’‘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’。苟能修身,何患不荣!太公体行仁义,七十有二,乃设用于文武,得信厥说。封于齐,七百岁而不绝。此士所以日夜孳孳,修学敏行,而不敢怠也。譬若鹡鸰,飞且鸣矣。传曰:‘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,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,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。’‘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;君子道其常,小人计其功。”诗云:‘礼义之不愆,何恤人之言?’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;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纩充耳,所以塞聪。明有所不见,聪有所不闻,举大德,赦小过,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。枉而直之,使自得之;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揆而度之,使自索之。盖圣人之教化如此,欲其自得之;自得之,则敏且广矣。
“今世之处士,时虽不用,块然无徒,廓然独居;上观许由,下察接舆;计同范蠡,忠合子胥;天下和平,与义相扶,寡偶少徒,固其宜也。子何疑于予哉?若大燕之用乐毅,秦之任李斯,郦食其之下齐,说行如流,曲从如环;所欲必得,功若丘山;海内定,国家安;是遇其时者也,子又何怪之邪?语曰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’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犹是观之,譬由鼱鼩之袭狗,孤豚之咋虎,至则靡耳,何功之有?今以下愚而非处士,虽欲勿困,固不得已,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,而终惑于大道也。”
《答客难》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。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 可以为天子大臣以来近四十年间,虽然 武帝既招英俊,程其器能,用之如不及。时方外事胡、越,内兴制度,国家多事,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,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 ,而对他,却一直与对枚皋、郭舍人一样, 诙啁而已 , 终不见用.因此内心幽愤难以平衡,遂作此篇,发泄牢骚,自慰表志。
作品开始即虚构出一位 客 以不解之辞问难东方朔: 苏秦、张仪一当万乘之秦,而都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《诗》、《书》百家之言,不可胜数,……自以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辩智矣。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,旷日持久,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意者尚有遗行邪·同胞之徒无所容居,其故何也· 愤懑不平之情已经沛然而出。继而再以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 辩答,引出一大篇 发愤以表志,……渊岳其心,麟凤其采 (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)的妙文。在这部分中,作者旁征博引,谈古论今,首先以 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 的所谓 时异事异 ,表面上看似责怪 客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 ,颂扬当今之 圣帝流德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,动犹运之掌,贤不肖何以异哉· 实际上则是在机巧地反话正说,极辛辣地讽刺汉武帝刚愎昏暗、贤愚不分,甚至还不如战国诸侯明白 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 的用人之道。尤其是当他嘲弄了 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 的所谓盛世之后,顺势揭露封建帝王唯我独尊,凭个人好恶,对人才 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泉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 ,致使才士 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· 其感情的激越、笔锋的犀利、针砭的深刻,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。至于后面对自己的困境,表示要以 务修身 ,完善道德来求得解脱,自慰之中,又流溢出封建专制制度之下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无奈与悲哀。
《答客难》在艺术上成就也是很突出的。它承继被称为宋玉的《对楚王问》,又有重要发展创新。就汉代赋体文学而言,它既不同于以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为代表的对统治者表示规谏的散体赋,也不同于正面抒发遭世不遇的骚体赋,而是以散文笔法通过反话正说、对比映照,在似是而非之中进行耐人寻味的发泄与嘲讽,名为 客难 己,实则为独出心裁地 难 皇帝。和贾谊《吊屈原赋》以来的骚体士不遇赋相比,前者沉郁悲慨,后者则辛辣尖刻,从而更加丰富了汉赋的艺术表现力,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,以至于扬雄、班固、张衡、蔡邕, 迭相祖述 ;《解嘲》、《答宾戏》、《应间》、《释诲》,应运而出,蔚为大观。
《答客难》以秦客问答形式,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,“贤不肖”没有什么区别,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,“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”,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才随意抑扬,并为自己鸣不平。此文语言疏朗,议论酣畅,刘勰称其“托古慰志,疏而有辨”(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)。扬雄的《解嘲》、班固的《答宾戏》、张衡的《应间》等,都是模仿它的作品。